我在十年前写过一篇小康的标准2008,现在十年过去了,人民物质文明和消费水平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,我本人对于社会和经济的认知也发生了蜕变,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重新划分一下这个标准。看看对比社会平均线和自己十年来成长有什么变化。
名称 | 月薪 | 存款 |
赤贫 | 少于5,000 | 少于15,000 |
脱贫 | 5,000 | 20,000 |
小康 | 30,000 | 200,000 |
中产 | 100,000 | 1,000,000 |
大款 | 400,000 | 10,000,000 |
土豪 | 1,000,000 | 100,000,000 |
变动的主要原因,主要是自己的见识成长了,见过了,体会过了,才知不同。另外一个原因,以前是以个体为单位考虑的,一人吃饱全家不饿。而现在是以家庭为单位,除了自己还要供养老婆孩子,才知道对于花钱这件事“天外有天”。
以家庭为单位,除了每月的房租、水电煤、吃饭、交通等的固定开销外,消费的种类多了太多,比如还贷款、小孩开销、老婆开销、节假日的消费、供养老人的费用等。现在一个中等水平的民办幼儿园的学费都要每个月10000元,一辆一般的车平摊到每个月的各种开销也要2000-3000元,其他杂七杂八一个月下来,30000的月收入可以勉强支撑,但是如果再想攒点钱,怎么都会影响点生活品质。所以把小康水平定在了30000元。
可能坐标不同,参照物不同,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。但是人往高处走,物质是基础。所以能往上够就往上够一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