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本书简单的把宝宝的性格分成了九个维度,对于没有学过儿童心理学的家长们有些操偶作指引、科普、对照的作用。
鲍秀兰谈婴幼儿健全人格培养
1. 情绪管理和性格培养
1.1. 情绪智力伴随孩子成长
1.1.1. 情绪情感发展,影响着宝宝的生存认知和行为发展
- 必须让孩子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
- 6-7个月表现出怯生
- 8-10个月出现分离焦虑
- 1岁多即可对人、对物的关系的体验,有同情感
- 2虽多对快乐、兴高采烈、爱亲人、爱小朋友、害怕、厌恶、苦恼、嫉妒
- 3岁以后出现友谊、集体荣誉感、对师长的尊重和爱戴
1.2. 透过宝宝的感情世界看情绪发育
1.2.1. 婴儿的情感世界(一岁以内)
1.2.2. 幼儿的情感世界(一岁到三岁)
1.3. 父母的爱影响宝宝的一生
1.3.1. 爸爸妈妈如何去爱宝宝
1.3.2. 安全依恋有利于宝宝智力和良好性格的发展
1.3.3. 母婴依恋的发展过程
1.3.4. 依恋的类型
- 安全型
- 对婴儿发出的各种信号需要非常敏感,并给予快速反应
- 主动的调节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婴儿,而非以自己的个性情绪要求婴儿,或把自己的行为习惯强加给婴儿
- 富有充满感情的积极的情绪表达,与婴儿的接触总是充满爱抚
- 积极鼓励婴儿探索周围环境的事物,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保护
- 喜欢与婴儿的亲密身体接触,如搂抱亲吻婴儿,并从中感到快乐和喜悦
- 回避型
- 对婴儿发出的信号及需求不敏感或忽视,常不能及时意识到,更谈不上做出迅速反应
- 与婴儿的亲密身体接触很少,对孩子没兴趣,不喜欢与婴儿的密切身体接触
- 对婴儿常常不是充满感情,而是怒气冲冲,经常以生气发火的方式对待婴儿
- 反抗型
- 好像对婴儿感兴趣也愿意接触婴儿,甚至亲密的身体接触,如搂、抱、吻婴儿
- 对婴儿发出的信号需求常错误,理解或捉摸不定,做不出及时恰当的反应
- 对待婴儿的行为态度多变且不稳定,有时充满热情亲近,有时却怒气冲冲不予理睬,对婴儿的态度与方式随自己的情绪心境而定
1.3.5. 建立安全依恋对孩子发展非常重要,
1.3.6. 母亲与孩子交往的态度决定依恋类型
1.4. 宝宝健全人格的形成要从小培养
1.4.1. 早期综合干预对婴幼儿气质的影响,
1.4.2. 婴儿情绪控制中枢的发育过程
1.4.3. 如何塑造孩子的人格趋向
- 人格特性
- 感情用事
- 合群性
- 攻击性
- 处事小心
- 墨守成规
1.5. 如何培养婴幼儿的健康人格
1.5.1. 注意培养孩子乐观稳定的情绪
1.5.2. 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
- 积极评价
- 及时表扬微小进步
- 多用精神奖励
- 物质奖励过多会使孩子不管住自己的进步,而只是被奖品吸引
- 对于孩子的失败和错误,应了解和区分孩子犯错误或失败的动机和原因
- 对于孩子的失败和错误,要谅解和宽容,给予帮助和支持,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,鼓励再来一次。
- 孩子感到压力大,这种压力来源于父母期望过度,会使孩子过度焦虑、不愉快、丧失信心
1.5.3. 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
- 必须遵守秩序和原则
- 遵守社会团体规则的能力就是社会适应性
- 如何培养社会适应能力
- 当孩子要吃点心或要人抱时,父母要让他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满足,教会他在此之前只能等待。如果孩子哭闹父母不耐烦而立即答应他的要求,孩子就会认为只要一哭就可以达到目的。如果父母不答应孩子的要求,他就一直哭闹,直到父母答应为止。这样不仅不可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,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任性的坏习惯。
- 父母要教会孩子控制不正确的行为,如打人、咬人、抢别人的玩具或食物等。孩子和小伙伴玩时要互相帮助,如交换玩具或有礼貌的借用玩具,然后按时归还。在幼儿园学会和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。
- 游戏是婴幼儿学习社会事业能力的重要方法,每一种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,而许多积极向上的游戏本身就含有社会行为规范的演示和训练,在游戏的顺利开展中,孩子自然而然的接纳了各种行为规范的约束,并迁移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。
-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,通过让孩子观察和参与一些父母的日常家务劳动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父母要让孩子建立有序的生活规则,我先洗手后吃东西,先收拾玩具后出去玩,等这些小事都是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起点。
1.5.4.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
2. 宝宝的气质特点和养育方法
2.1. 了解婴儿气质
2.1.1. 活动量:指在睡眠、进食、穿衣、游戏等过程中身体的活动水平,包括活动的频度和速度
2.1.2. 规律性:睡眠和饮食等行为的节奏、规律及可预见性
2.1.3. 趋近性:对新环境、新刺激、陌生人是接近还是逃避
2.1.4. 适应性:适应环境的能力
2.1.5. 反应度:对环境变化和各种刺激的反映强度
2.1.6. 敏感度:对声音、光线、接触等刺激的敏感程度
2.1.7. 情绪本质:指积极、愉快情绪与消极、不愉快情绪相比较
2.1.8. 注意力分散度:指外界无关刺激对正在进行中的行为的干扰程度,即转移注意的难易程度
2.1.9. 坚持度:集中从事某项活动的时间、范围及分心对活动的影响程度
2.2. 9种气质的类型
2.2.1. 气质一宝宝的活动量
- 如何判断
- 活动量大的特征
- 动作快,就好动坐不住一刻不得闲,几乎没有安静下来的时候
- 洗澡时父母可能会洗得很费力
- 换尿布时也会动来动去,不肯乖乖的让大人换
- 爬行时会继续动个不停,对周围的事物会很好奇
- 睡眠时间少,即使白天睡觉也可能只是很短的睡
- 喜欢活动,喜欢跑跳,到户外活动时,喜欢活动强度较大的活动
- 活动量小的特征
- 比较安静,很乖巧,无论干什么都很放心,照顾起来比较轻松,睡眠时间较长
- 如何引导
- 引导活动量大的宝宝
- 让宝宝有机会消耗精力
- 培养宝宝规律的作息习惯
- 限定活动时间,让他玩够,但时间到了就要结束,
- 引导活动量小的宝宝
- 帮助并鼓励宝宝活动
- 做婴儿按摩,操被动操和主动运动
- 陪宝宝一起活动
- 带宝宝走出户外
- 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时间不要太长,然后再增加每天活动的时间
- ,
- 注意事项
- 不要勉强宝宝
- 要有包容心
- 为宝宝提供安全的活动时间
2.2.2. 气质二宝宝的规律性
- 如何判断:观察作息规律
- 一天当中的睡眠次数是多少
- 白天小睡的时间有多久
- 晚上大概几点入睡
- 半夜会醒过来玩耍或喝奶吗
- 一天中喝奶的次数是多少
- 每次喝奶的奶量是多少
- 每次玩耍的时间约多久
- 多久换一次尿布
- 有没有固定的大便时间?时间差距在半小时之内
- 什么时候活力最充沛
- 规律性强的优点
- 有固定的作息时间,如吃奶的奶量,睡眠的时间和成本,父母很容易知道光下一步要做什么,比较容易了解宝宝的需要。
- 规律性强的缺点
- 因为宝宝作息正常,所以假设父母有事耽误了宝宝的吃饭或睡眠时间,规律性强且敏感度高的宝宝就会容易出现情绪反应,如果宝宝的情绪表达不积极,所以就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。
- 规律性弱的优点
- 虽然睡觉的时间都很有弹性,只要吃饱睡足,父母就不用太操心,即使父母推迟吃饭时间,宝宝也不太会闹情绪。
- 规律性弱的缺点
- 父母不容易抓到宝宝的作息时间,吃睡觉、玩耍,几乎都是随心所欲,所以如果宝宝的坚持度又很高,父母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。
- 如何对待
- 如何对待规律性强的宝宝
- 如果不小心错过了宝宝的作息时间,对规律性强且坚持度高的宝宝,是会有不良的影响。父母可以在事前尽量与宝宝沟通,让宝宝有心理准备,避免影响日后的亲子默契。
- Which
- .
- 如何对待规律性弱的宝宝
- 一到时间就引导宝宝吃饭,让宝宝知道这个时间属于吃饭时间,或是用游戏帮助宝宝知道游戏时间到,通过不同游戏的方法让宝宝的作息具有一定的规律,如果宝宝达到的目标,一定要好好的夸奖他。
- 宝宝再长大一点后,父母可以逐渐给予宝宝时间表的概念,如果还没到吃饭的时间,就尽量不要让宝宝养成吃零食,不吃正餐的坏习惯。
- 可以准备宝宝专用的餐盘,不仅可以吸引宝宝高额吃饭,还可以帮助宝宝养成定时定量的好习惯。
- 父母也可以尝试着和宝宝沟通,告诉宝宝,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什么,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我有心理准备,另外你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度。
2.2.3. 气质三宝宝的趋近性
- 定义
- 趋近性是指宝宝对新环境是接近还是逃避
- 可以简单的区分,大方开朗与害羞内向
- 指的是宝宝接触到新的人事物最初的短期反应
- 趋近性弱的宝宝,也可以有很好的适应能力
- 如何判断
- 是否能接受喂奶姿势或地点的改变?
- 对于新食物,一开始的反应是怎样?
- 当辅食的味道或浓度改变时,第一次的反应是什么?
- 第一次见到陌生人时,是否会把头转开,或者紧紧抱住爸爸或妈妈?
- 初次到陌生的地方,最初的几分钟是否会表现得焦躁不安?
- 是否能马上接受新的保姆?
- 对于新的日常生活事件,第一次的反应是接受它吗?
- 等宝宝再大一点的判断
- 是否喜欢尝试新的食物?
- 面对陌生人或小朋友时,是否会感到害羞?
- 和家人去旅行时,很快就能适应新环境吗?
- 对来访的陌生人,会立刻友善的打招呼或接近他吗?
- 第一次到父母不在的新环境中,是否会表现出烦躁不安?
- 宁愿穿旧衣服也不喜欢穿新衣服吗?
- 如何对待
- 如何对待趋近性强的宝宝
- 教导宝宝分辨危险状况
- 不要单独和陌生人接触
- 不要到可能有危险的地方
- 要提高孩子的警惕性
- 给予适当的限制
- 不要向外人透露有关家中的重要信息,如家庭住址或电话等
- 如何对待趋近性弱的宝宝
- 多给予机会接触不同的环境
-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
- 比如可以在原来的奶粉中加入少量新的奶粉,再逐渐调整比例,直到完全更换成新的奶粉。
- 比如:可以先带宝宝到幼儿园附近的街道走动,几天之后再到宝宝宝到幼儿园门口,让他看看这个新环境,再过几天再带宝宝经过幼儿园,问问他是否愿意进去逛逛,如果宝宝不愿意就不要勉强他,以免产生反效果。如果宝宝愿意进去,可以让宝宝玩玩里面的玩具或游乐设施,如果幼儿园的老师在,可以跟老师稍微互动一下。再去幼儿园时试着让让宝宝与其他小朋友和大人互动玩耍。这样做之后宝宝就可以上幼儿园了,不必担心宝宝在门口大哭或不愿意进幼儿园。
- 有一颗谅解的心
- 如果宝宝比较内向,家中来的访客时通常会躲起来,遇到这种情形,父母应给予宝宝足够的时间来认识新朋友,不要贸然指责孩子不礼貌。
- 要有耐心
- 站在孩子的角度沟通
2.2.4. 气质四宝宝的适应性
- 如何判断
- 适应性强的宝宝
- 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
- 容易受外在环境与事物的影响
- 家长要慎选孩子的生活环境及接触对象
- 适应性弱的宝宝
- 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、人和事物
- 不容易受外在环境与事物的影响
- 家长要加倍耐心的陪伴孩子成长
- 宝宝从医院回到家后适应的状况如何?会不会哭闹或是无法顺利睡着?
- 从医院回来后宝宝喝奶顺利吗?会不会因为环境改变而不肯喝奶?
- 变换睡眠环境后,譬如婴儿床摆放的位置由爸妈的房间变成婴儿房,宝宝会不会不容易睡着?
- 在陌生环境下,宝宝是否要花一段时间才能适应,而且身边一定有爸爸和妈妈陪伴?
- 换新保姆后,宝宝会不会有长期哭闹的不适应症状?
- 房间里多的新玩具时,宝宝是很快会注意到它,还是需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接受新玩具的存在?
- 如何对待
- 如何对待适应性强的宝宝
- 慎选宝宝的成长环境
- 受外在环境影响的机会多
- 家长要把关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学习对象
- 家长应教给孩子辨别是非的观念
- 尊重孩子的选择
-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
- 适应性强但也会受影响,虽然没有明显的哭闹,但不要因此忽略孩子的感受
- 不要影响孩子的学习稳定性
- 环境过度频繁地变化会对学习稳定度造成影响
- 如何对待适应性弱的宝宝
- 需要一段时间磨合期,要有耐心
- 考虑交给保姆照顾时,要逐渐过渡
- 想改变奶粉品牌时,要依照比例来增减
- 面对玩具时,会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兴趣,不必担心
- 到陌生环境、与陌生人接触时,家长要陪伴,建立安全感,多给孩子一段时间,给予勇气
2.2.5. 气质五宝宝的反应度
- 如何判断
- 反应强烈的宝宝会以大动作来表达情绪的起伏,反应强度较弱的宝宝,即便身体不舒服或者不开心,外在表现也不明显。
- 宝宝吃饱或不想吃的时候,是否会大哭大闹,将食物推出、嘴巴紧闭、推开奶瓶或汤勺?
- 宝宝遇到感冒或者肠胃不舒适的情况时,是否会烦躁不安或大声哭闹?
- 宝宝遇到困难时,比如玩具掉了,是否会哭闹不停,或将手中的东西丢掉?
- 假如玩耍被打断,比如玩到一半要换尿布、衣服或被抱去洗澡时,宝宝是否会大哭大闹?
- 与人相处时,宝宝的情绪是否容易兴奋或者反应温和?
- 如何对待
- 如何对待反应强烈的宝宝
- 要保持一贯的教养态度
- 否则会造成认知混淆
- 转移注意力
- 增加安全感
- 环境改变或主要照顾者改变时,容易使宝宝感到焦虑
- 如何对待反应强度弱的宝宝
- 倾注更多的关爱
- 让宝宝试着表达情绪
2.2.6. 气质六宝宝的敏感度
- 如何判断
- 触觉
- 对尿布湿了,衣服材质换了,敏感与否
- 听觉
- 是否会觉察到细微声音的变化
- 视觉
- 是否对光线变化敏感
- 嗅觉
- 是否能感受环境或食物气味的变化
- 味觉
- 是否能觉察出食物味道的不同
- 社交敏感度
- 是否有察言观色的能力
- 敏感度与反应度、注意力和集中度的关系
- 敏感度强不一定反应度强
- 感知到了并不一定表达出来
- 敏感度强不一定集中度强
- 感知到了并不一定中断正在进行的事情
- 如何对待
- 如何对待敏感度高的宝宝
- 不要给予太多的刺激量
- 接纳而不要否定宝宝的感受
- 帮助宝宝说出心中的感受
- 如何对待敏感度低的宝宝
- 适时给与关注和提醒
- 让宝宝玩可提高敏感度的游戏
- 闻味道
- 听声音
- 看东西
- 洗澡
- 摸东西
- 训练社交敏感度
- 了解各种情绪,学会辨识
- 表演不同的情绪
2.2.7. 气质七宝宝的情绪本质
- 如何判断
- 在帮宝宝换尿布或是穿衣服时,宝宝露出愉快的表情,还是一副不舒服的样子?
- 帮宝宝洗头或洗澡时,他是什么样的表情?是喜欢还是不喜欢?
- 宝宝睡觉时或刚睡醒时,是愉快还是不开心的样子?
- 宝宝吃东西时是高兴还是不不高兴?
- 自己一个人玩时,宝宝是玩的很高兴,还是一个无聊是闷闷不乐的样子?
- 宝宝与其他小朋友玩时是玩的很开心,还是不快乐?
- 宝贝的陌生人时,是快乐还是生气不舒服?
- 宝宝到托儿所或上幼儿园之后,当老师要求做事或者其他同学请他帮忙时,是显得很友善很高兴,还是不乐意的样子?
- 宝宝谈到幼儿园当天发生的事情时,是兴高采烈还是无精打采的模样?
- 如何对待
- 鼓励多笑
- 接纳宝宝的情绪
- 让宝宝学习情绪表达
- 玩情绪游戏
- 多跟宝宝说话
- 鼓励宝宝多使用语言表达情绪
- 一旦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,就能培养控制情绪的能力
- 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,让他有安全感好好嗯,红包,
- 在教养的过程中,父母也要保持稳定的情绪
2.2.8. 气质八宝宝的注意力分散度
- 如何判断
- 当宝宝肚子饿而哭泣时,抱他、摇他或者是给他奶嘴等,对他有吸引力的东西,是否能使他停止哭泣一分钟以上?
- 宝宝婴尿片湿了或身体不舒服而哭泣时,是否可以通过玩具或者是摸手拍脚的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,进而转移的情绪?
- 宝宝情绪不好的时候,是否容易以其他方式逗他开心,还是持续的闷闷不乐?
- ,
- 吃东西的时候,若有外人进入,宝宝是否会不自觉的抬起头来看看是谁?
- 宝宝是否会因为其他外界的人事物而停下手边的事情,例如在家中或学校看书或进行某项活动时,是否会因为窗外的声响而停下手边的活动,跑到窗边或门外观望?
- 上课时能够专心上课,还是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分心?
- 听父母或老师讲故事时,宝宝是会融入故事情节还是东张西望?
- 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或要求父母为他做一件事情,父母是否能用其他事物来引开他的注意力?
- 如何对待
- 专心宝宝的教养方法
- 提醒他多留意周围环境的变化
- 不专心宝宝的教养方法
- 让孩子的学习环境尽量简单
- 采取分段学习的方式
- 阶段式递进,完成即鼓励
- 训练宝宝专注力的游戏
- 让宝宝自行使用汤勺
- 练习打开和盖上瓶盖
- 玩穿针引线的游戏
- 闭上眼睛倾听和表达
2.2.9. 气质九宝宝的坚持度
- 如何判断
- 宝宝做事情时,是否一定要做到满意才罢手?
- 喝奶前,是不是一定要换完尿布才肯乖乖喝奶?
- 比如宝宝想拿挂在旁边的小球,是不是会一直伸手努力直到拿到为止,或者还是试了几次拿不到的话,就会转而选择其他玩具呢?
- 拉不开的抽屉是不是一直想要去拉他,替他敲他,直到抽屉打开为止?
- 和他和其他小朋友玩时,是不是玩不到5分钟就跑开了?
- 对于想去的地方是不是会想办法达到达到目的呢?
- 宝宝会不会坚持自己穿鞋?
- 即便是衣服穿反了,扣子扣错了,是不是还要坚持自己穿衣服呢?
- 吃饭时是不是一定要坚持用自己的餐盘?
- 吃饭时即使汤勺拿的不够稳,是不是也要坚持自己吃?
- 坚持度和分散度的区别
- 坚持度指孩子正在做某件事而遇到阻碍时克服困难持续进行的程度。注意力分散度是指宝宝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到他正在进行的动作
- 如何对待
- 对待坚持度高的宝宝
- 建立公平原则
- 家长应该避免陷入裁判情绪
-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
- 不要过分追求完美
- 对待坚持度低的宝宝
- 应该把一个大的目标拆成许多短期目标,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学习,除了循序渐进外更要适当鼓励,能激励孩子继续向前努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