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开复,我也说两句

1、没想到开复会出来创业,我甚至以为开复走的是职业经理人的路子,只适合在大公司,不会出来冒险创业。在前两天的新闻中看到,他说他可以学习,这点我非常敬佩。据传中的100,000,000的身价也买不来他要在新领域中学习的欲望,对所有人来讲,所谓的成本也忒大了点儿,但对开复来说,长期的投资换来更长期的回报,没被各种光环罩住,心态非常好。

2、老话说,“吹牛吹到自己都信了”,开复搞了十几年的中国优秀青年学生培养教育及再就业计划,加上陈朝益的出位表现,媒体再一忽悠,道道越刻越深,希望开复不是带着这样的状态搞种子基金或者项目导师的。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在这样的状态中?看他周一的新闻发布会,以及以后大大小小的亮相发言就大概知道了。

3、能预感到开复出牌,肯定是52张以外的,对于天使投资或者政府的孵化器这些路数一定的机构,开复的东西是个异类,不过中国这市场本身就不够法制,不够规范,所以,应该有挺多好玩的在里面。互联网时代,观棋了,要语,所以开复的所有套路最多只能玩一次、两次,那么他就得手里有好多没玩过的新牌,或者一个足够大的底牌,玩起来才够劲儿,才有意思。

4、作为站在同一梯队,甚至以后和他有合作机会的我来说,祝开复老师创业一路好走。下次见面,和他一起喝八宝粥。那时候,嚼起来这样的五味陈杂,才别有一番滋味。

李开复@谷歌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更新于9月7日,获悉开复此文后:

陈朝益就一直说自己是创业教练,开复借鉴了这一说法。

首先,自己做创新产品,能不能想到足够多数量(开复自己说的是十年50家,平均一年5家)的”有用的创新“是一个问题,这种创新在平均3个月不到的时间里,就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:技术上的、经济环境上的、商业上的、政策上的诸多因素,想要想深想透,难度很大。

其次,做到什么阶段,才可以放手?一般说来第一轮或者第二轮VC进来,是保守估计,那么这需要多长的时间?市面上短的一年长的三五年都有可能,考虑到是开复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,6个月好了。

第三,并行工作量计算。考虑到接下来几年的金融危机,1年投5家公司,少说需要看50个案子,5家公司平均6个月出壳(引用孵化器的说法)最多的时候可能需要并行处理3-4家公司的业务,这是超人的工作量。不过开复说,他会专注在高科技创新领域,所以就算所有的公司都是”轻公司“好了,只做研发和市场,其他全部外包,工作量跟”草根创业“比,打对折,也是很难。

第四,资金来源。可以预感到开复的高科技创新,周期是比较长的。目前金融危机,再加上开复本人新官三把火,大家比较给面子。等到市场好转,有可能这些钱就去到更热的地方去了,这是一个潜在危机。

第五,人才储备。个人体验总结出来的观点,我觉得目前高校学生普遍眼高手低,及不成熟,甚至可以说幼稚,缺乏基本的沟通技巧,也根本不了解市场。开复说能招到最好的人,这一点我是比较怀疑的。最好的人总是要求更高的薪水,想发现最好的人成本非常大。创业资本是很有限的,所以往往是不断权衡不断取舍的过程,开复的极限算法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有所偏差而打折扣。

第六,政府能有多大力度的扶持。不知道。不过从一贯的作风来看,没有裙带关系是很难榨出多少汁的。政府往往是看到发芽才浇水的这种。想获得除了口头之外的支持,需要深耕。

总结,开复干这个,的确是可以把他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去处。短期看困难种种,不过相信开复都考虑过了,所以俺在这也只是杞人忧天。希望这十年能看到一点眉目,起码发展成没有开复也可以活下去的状况,跟现在的谷歌一样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